美容营销 首页 > 美业职场 > 美容营销 > 正文

洗涤市场:活力28,为何活力不再

2007.09.28 出处: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洗涤市场:活力28,为何活力不再 


 
  内容摘要:活力28集团当初在资本营运中,试图通过引进外资解决一时燃眉之急,进一步壮大企业,将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愿望是好的。但它忽视了品牌运营这个核心和长远目标,将“活力28”品牌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以低微补偿方式让合资公司独占使用。同时又让外方拥有了控股权,失去控股权就失去了控制权。这个教训不能不让后来者深思!
  
  近些年里,中国日化市场风云突变。奇强迅速崛起,立白雄霸南方半壁江山,雕牌狂飙席卷中原大地,传化、全力雄起,外资巨鳄更如洪水猛兽般吞噬市场。此长彼消,在连番推枯拉朽的洗牌运动之后,曾经在日化行业中叱咤风云的熊猫、海鸥、活力28等纷纷从领导阵营中黯然出局,有些甚至销声匿迹。
  
  大江东去,浪花淘尽多少英雄。在这些没落的日化英雄中,当年横扫天下无敌手的活力28是最让人感叹的一个。曾经,活力28创造了太多的第一: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洗衣粉广告的企业;第一个将广告牌竖在香港的内地日化企业,第一个赞助春节晚会的企业;第一个进入全国500强的日化企业;外资日化巨头进入中国第一个欲消灭的企业;在国内,品牌估价超过1亿的日化企业;第一个产销超过5万吨的洗衣粉企业;第一个引发浓缩洗衣粉新革命的企业……而今,活力28何在?
  
  敢为天下先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活力28在创业初期是个活力无限、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
  
  活力28的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沙市油脂厂。80年代中期,油脂厂面临了第一次的生存压力。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油脂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必须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得活力28与洗衣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年一度的广交会上,一个荷兰的厂家提供了超浓缩洗衣粉的配方,希望能够转让给国内的日化企业,遗憾的是当时很多日化厂家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兴趣,反而是与日化沾不上什么边的沙市油脂厂对其格外重视,并最终取得了该项专利的所有权。事实上,当时沙市油脂厂带着必须找到新项目的指令,也并非是经过精心论证。可是没想到,这次误打误撞使得活力28有了征战商场的基础。
  
  关于活力28得名的说法也很有意思。有人说,是因为将这个配方研制出来用了整整28天;有人说,是洗衣粉里有28种元素;也有人说,是28个人将配方研制出来的。这种结合数字的命名在日化行业中可谓标新立异,为活力28后来与其他品牌竞争时多吸引了不少眼球。
  
  活力28超浓缩洗衣粉很快走下生产线。可是,一个问题紧接着就冒了出来。依当时消费者的理解,好的洗衣粉必须是泡沫丰富的,这样它的清洁力才强,而偏偏高浓缩洗衣粉却具有无泡的特点。为证明无泡的洗衣粉具有更强的清洁能力,活力28当时采取了家庭拜访,推荐试用的策略,一方面利用大商场的传统销售能力,另一方面采取业务员上门销售的方式开拓市场。“活力28”生产出来后,厂里的职工倾巢而动,有的走街串巷挨家挨户送给人使用,有的到宾馆的洗衣房帮助洗衣服,以验证其超浓缩无泡沫的神奇功效……几个月下来,销售渐有起色,消费者试用后的购买情况更是令活力28人充满信心。但是,仅仅在沙市这样的市场就耗费了这么多的精力,以后进军湖北、全国市场怎么办?活力28此时已经认识到,现有的模式仅仅能够让活力28生存,而不能让活力28发展,何况现有的生产量还不足以让活力28赚钱,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找到新的思路。怎样打破僵局呢?
  
  广告公司与活力28高层沟通后认为,活力28的产品具有竞争优势,只要通过试用,消费者就会产生重复购买,而要增加试用率,品牌知名度就成为关键因素。经过双方的紧密协作,一个在当时极为大胆的计划出笼了,那就是投放央视。
  
  在当时的市场上,打广告的企业还较为罕见,人们的观念还比较守旧,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举动,因为要向银行贷款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的资金,就这样在电视上变成几秒钟的广告,风险谁敢冒,责任谁来负?横竖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面对生死攸关的机遇,活力28的主要负责人表现了非凡的魄力。经过长时间的说服、引导,更多的是在创建全国品牌、为沙市争光的许诺下,活力28争取到了这笔不菲的广告贷款。
  
  活力28终于走出决定命运的一步,以“活力28,沙市日化”为广告词的活力28广告通过央视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开创了日用消费品广告的先河。这一划时代之举,不仅使“活力28”走进千家万户,而且让沙市这个江汉平原上的小城变得妇孺皆知。
  
  从这时起,活力28人发现,来公司要货的人越来越多了。鼎盛时期,排队提货的大卡车,延绵数里直到了荆江大堤上。提前一个月打款的客户还不一定能拿到货。
  
  时势造英雄。特殊的市场环境,加上活力28的特立独行,使得这家半路出家的小厂迅速跃上了洗衣粉行业霸主的宝座。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活力28如日中天的时候:电视中“1比4”的广告耳熟能详、门外排队等着提货的汽车排成了长龙,高达76%的市场占有率让觊觎中国洗涤剂市场的美国宝洁、德国汉高们羡慕不已。
  
  产业浮肿

  
  活力28注定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企业。在洗衣粉领域的异军突起,使得活力28的决策层开始头脑发热,他们不再满足一个产品的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活力28王国,让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借助活力28的品牌取得成功。于是,非理性的扩张开始了。
  
  从长远看,单一的产品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避免风险,延伸产品链可以加大活力28抗风险的筹码。所以以洗衣粉为基点,进行日化相关产品的开发,对活力28来讲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开发肥皂、洗洁精、洗衣膏之类的产品,能够有效形成核心产品的相关化和保护性,构建活力28美好的产品蓝图。
  
  但是,当时的活力28显然不想仅仅局限在日化洗涤领域,洗发水、香皂、卫生巾、杀虫剂都很快进入了活力28家族,客观上讲,这些产品的开发是很有远见的,那个时候,市场上还没有有竞争力的同类产品,敢为天下先的活力28能够占领新类别产品的制高点。但问题在于,单一的活力28这个品牌能否承受?一下子开发这么多产品,资源是否匹配?果不其然,多产品开发的恶果很快就让活力28人感受了失败。香皂定价太高,无法借用洗衣粉延伸,最后只能做福利,发给自己的员工;洗发水,因品质不过关“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此不一而足。至于纯净水的开发,更是品牌延伸的败笔,做洗衣粉的做水,让消费者心存疑虑,担心“纯净水里会不会有洗衣粉味”。
  
  如果说以上延伸产品使活力28虚胖的话,政府的介入则让活力28的“浮肿”病更上层楼。当活力28辉煌之时,当地政府就关怀备至,一批资不抵债、人员众多、产品混乱的兄弟企业被强制性的引入活力28。表面上,活力28已经成为集洗涤、房产、饮料、包装、酒店等于一体的大型集团,然而在日后,这些资产都成为活力28沉重的成本负担,渐渐把活力28给拖跨了。
  
  营销短板
  
  活力28洗衣粉的营销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在产品方面,不注重新产品开发。活力28主要的产品是浓缩粉,其它产品都乏善可陈,当日后经济紧缩,消费者转向价格便宜的普通粉时,活力28却拿不出现成的产品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后来者扶摇直上。
  
  在渠道方面,忽视渠道的建设。当时的中国市场渠道比较单一,利用大商场运作激活零售,利用批发渠道进行分销就能有效的建立销售网络,所以活力28主要在大商场销售,每个地级市的百货站是其主要的销售途径。当活力28用广告砸出市场后,没有真正对自己的渠道进行管理,没有根基的市场份额只能是虚假的繁荣。当日后一大批私营批发取代百货站,活力28才恍觉销售渠道的崩溃!
  
  在市场开拓方面,重城市轻农村。三分天下占二分的活力28只是做好了城市市场,市场容量巨大的农村市场并没有多少基础。当农村市场开始成为众多洗衣粉厂家拓展的领域时,活力28已丧失了先机。
  
  根据集团的销售政策,活力28的销售人员只管卖货,不管贷款回收,无论帐到与否都照拿提成,于是出现了广告强势下的产品大量出货(但仅仅是到达批发商的仓库,大部分并没有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到了年底,集团欠清小组一摸底,才发现呆死帐遍布全国各地。到1996年,活力28已经严重缺乏流动资金,运转出现困难。
  
  另外,创业时的激情消退也是活力28的致命伤。1992年,小天鹅羽翼未丰时,希望和活力28联盟,共同推荐双方产品,结果被活力28一口回绝,活力28认为以自己当时的名气,似乎没必要为别人做嫁衣。仅仅过了几年,当小天鹅与碧浪的洗衣房成为各大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时,活力28早已消失在人们的眼中。
  
  失意的“涉外婚姻”
  
  1994年,活力28的销量达到了自己历史的最高峰:9万吨。本以为可以继续辉煌的活力28,也就在这一年,走下了神坛。1994年以后的活力28,呆坏账达到近1个亿。流动资金严重匮乏,新项目又相继胎死腹中,拳头产品洗衣粉的销量也开始下滑。严峻的企业形势让人忧心忡忡。如何突破难关,重焕生机?
  
  活力28想到了上市。可从当时的情形看来,上市遥遥无期。时间不允许再拖延,无奈之下,活力28转而谋求合资。活力28的合资主要是为了钱,同时又要保住这个全国闻名的品牌,实在太为难了。在这之前,著名的宝洁、联合利华等都找过活力28谈过合资,但条件却是要连品牌一并合资,坚守民族品牌大旗的活力28当然没有答应。几番周折之后,1994年,国际洗涤剂行业“巨头”德国邦特色公司找到活力28集团公司,表达了“联姻”的意向,这让正因资金短缺而发愁的活力28集团公司喜出望外。戏剧性的是,三个月之后,活力28被批准上市。
  
  经过长达2年多的谈判,1996年,双方终于正式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共同出资组建湖北活力美洁时洗涤用品有限公司。合同的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公司经营的目的是利用美洁时的先进技术和‘活力28’商标的驰名度,发展一个强大的合营公司”。合资公司德方占60%的股份,中方占40%的股份,由德方负责经营管理。在50年的合资经营期内,合资公司“将独占免费使用‘活力28’等商标”;作为补偿,德方向活力28集团公司支付人民币6888万元。同时,“努力(注:不是保证)使使用‘活力28’商标的洗衣粉产量占合营公司洗衣粉总产量大约50%的比例”。为防止活力28品牌无形资产的流失,按照合同规定,合资公司每年在活力28品牌上的广告投入不得低于4000万元,如果每年的产销量达不到规定的额度,中方有权收回品牌。在当时众多国有品牌合资以后被打入冷宫并从此销声匿迹的情形下,活力28合资不丢牌的确不简单。
  
  然而,从1996年底合资公司正式投产开始,公司并没有朝着中方预想的方向发展。德国邦特色公司主要以生产厨房洁具为主业,洗衣粉只是其进军中国的跳板,况且国外公司绝对不会对一个只有50年使用权的品牌寄予厚望。当时,邦特色公司认为活力28仅仅缺少资金,品牌资产还在,应该是有利可图。于是,接手活力28以后,立即调高价格,以保持国外品牌的高档形象,期待用自然的销量谋求利润,但是事与愿违,活力28历史遗留的问题导致这次改变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使得销售更加萎缩。于是邦特色更加失去了经营活力28品牌的信心与兴趣。活力28因为没有系统的积累,一步到位的形象提升使得品牌结构断裂,元气大伤。
  
  1998年初,这些问题在活力28集团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合资公司董事长)给德方的一封信中都表露了出来。信中写道,“德方彻底丢掉了‘活力28’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起来的内涵”;“违背合资合同,生产、销售并大规模投入广告宣传‘巧手’品牌系列洗涤用品,冲淡和冲击了‘活力28’品牌的巩固和发展”;“用合资公司办事处来做德国美洁时公司在全中国的市场,从而加大了合资公司的销售成本和削弱了‘活力28’品牌的市场”。在信中,这位董事长“真诚希望合资公司能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
  
  1998年,在政府的干预下,美洁时也做起了活力28的广告,新广告“活力依旧,相伴左右”在各地电视台播出,但是活力28品牌结构的断裂、产品价格的缺陷使得这次营销活动更多的是一种作秀,也许仅仅是为上市公司做做样子吧。此后,美洁时公司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巧手品牌当中,开始养活自己的孩子,活力28也由此被束之高阁。
  
  据活力28集团公司调查,自此“市场上难见‘活力28’品牌洗衣粉的踪影,广告中也看不到宣传‘活力28’品牌的影子”。合同规定的合资公司洗衣粉产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诺没有兑现,前3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宣传的广告费用也成了一纸空文。“活力28”这个知名品牌从人们的记忆中渐渐消失了。
  
  回过头来看,活力28集团当初在资本营运中,试图通过引进外资解决一时燃眉之急,进一步壮大企业,将民族品牌发扬光大的愿望是好的。但它忽视了品牌运营这个核心和长远目标,将“活力28”品牌这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以低微补偿方式让合资公司独占使用。同时又让外方拥有了控股权,失去控股权就失去了控制权。这个教训不能不让后来者深思!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