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博会动态 > 直击美博
第52届上海大虹桥美博会 抖音如何重塑化妆品品牌竞争
出处:品观网 作者:车思洁
[导读]5月7日,第52届中国(上海)国际美博会暨上海大虹桥美博会(以下简称“上海大虹桥美博会”)进入第二天。现场配套活动中,由上海大虹桥美博会携手巨量引擎上海直营中心举办,本来只能容纳400人左右的“抖音社交电商营销大会”上,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参展观众。

了解更多美业工作机会,请添加微信号“wx_138job”,关注138大美业人才网。

11313135205111088.jpg

5月7日,第52届中国(上海)国际美博会暨上海大虹桥美博会(以下简称“上海大虹桥美博会”)进入第二天。

现场配套活动中,由上海大虹桥美博会携手巨量引擎上海直营中心举办,本来只能容纳400人左右的“抖音社交电商营销大会”上,挤满了前来围观的参展观众。

从现场的氛围不难看出,这场带有“抖音”二字的会议,与各种电商平台上含有“抖音爆款”“抖音神器”等字眼的产品一样,也具有极强的“自带流量”属性,关注度相当可观。

抖音这一仅上线两年多时间的APP为何有如此大魔力?其之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竞争,又有何与众不同的作用?

用户注意力结构在短视频类产品上迅速提升

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显示,中国互联网二级细分热门行业总使用时长占比的变化中,即时通讯由34.7%下降至31.5%、在线视频由10.2%下降至9.0%、综合资讯由8.5%下降至8.2%,唯独短视频由3.6%上升至8.8%。

另外,短视频在早中晚形成了三个活跃的高峰时段,分别是上班前、午餐时间、下班后+睡前,是为数不多能够从“碎片时间利用”“生产门槛较低”“内容宽度扩充”方面实现全面覆盖的产品形态。

与之同时,短视频用户与社交、资讯、电商领域形成用户的多领域交叉渗透,分别渗透率是88%、79%、41%,易于在不同领域平台间形成流量互导,并有利于营销传播和口碑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微博、微信等传统传播阵地,因流量红利趋于平稳、以传统图文内容为主、转化路径多为内生、具有强竞争环境、强口碑建立等特质,抖音目前不仅仅凭借短视频形式成为新的流量阵地,竞争环境还未饱和,转化路径也相对较短,还有着相当大的可挖掘空间。

抖音用户高度契合电商客户需求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抖音日活用户达2亿,月活用户达5亿,日均播放量200亿。抖音高活跃用户超过火山小视频、快手、西瓜视频等,在视频领域排名第一。

抖音APP用户中,年龄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过90%;在性别占比上,女性和男性的占比分别是55%和45%,较为平均;在城市分布上,一二线用户超过50%,三线城市以下用户迅速扩展。

抖音用户的互动行为则明显呈现社交趋向。其中,90%以上用户会点赞、评论短视频,95%的用户分享过短视频,过半抖音用户会刷官方推荐热门内容,不仅喜欢写评论还喜欢看评论。除此之外,抖音用户的其他高频行为还包括:刷“推荐/发现”页(53%)、看评论(52%)、点关注(23%)、刷附近/同城页(10%)。

现场分析人士认为,抖音用户消费力强劲,中高端消费群体占据了68%的比例,高度契合电商客户需求,是不容错过的电商营销“新阵地”。

这一状况也迎合了当下中国化妆品行业线上消费的需求。相关调查显示,有36%的消费者表示愿意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化妆品产品咨询,仅次于第三方电商,社交媒体对消费者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有61%的受访者认同社交媒体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购物”,较去年提升了9%。

国内化妆品品牌的下一个“风口”?

事实上,抖音作为品牌营销的新阵地,其潜能还远没有被充分开发。

譬如,抖音企业号可以通过强内容、强运营、长效营销等方式,帮助品牌沉淀视频社交用户,沟通年轻用户;在抖音上精准投放的硬广、信息流,可以最大化实现品牌曝光,达到品效合一;KOL可以通过圈层影响实现对目标用户的种草转化;抖音挑战赛因内容易被模仿,话题性可参与性较强,可以最大化带动用户参与。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抖音上活跃的1.2万个蓝V账号(包括企业号、政务号、媒体号)中,企业号占比87%,但粉丝量在1万+的仅占比13.22%,另外86.78%的企业号粉丝量均在1万以下。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蓝V账号中,粉丝量超过50万+的账号,也仅占比1.71%。与此同时,化妆品行业品牌平均每周发布2.5个视频,少于16个主流行业企业号平均3.7个/周的频率。

这也意味着,在利用抖音进行营销层面,化妆品品牌且尤其是国内化妆品品牌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一方面,传统的电商渠道因流量红利触顶、平台费用增加等,对国产品牌的推动作用已到达一定瓶颈,而抖音这一类平台因还未被化妆品品牌充分利用,还存在相当大的流量红利;另一方面,相比于国际化妆品品牌,国内化妆品品牌因其更开放的营销思路和更灵活的内部执行能力,也更能抓住这一弱竞争环境的机会,实现品牌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