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展会 首页 > 美业职场 > 美容展会 > 正文

美容行业何时才能走出“阵痛”

2006.05.18 出处:互联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Emily


 
    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的年主题是:健康 ·维权。然而,在这一年里,很多消费者却遭遇了令他们身心受伤的美容之痛。

  北京有位王先生陪女友到北京某科技开发公司学习胶原增白除皱术,为了让女友尽快掌握这门技术,王先生自愿为其做模特儿。可万万没想到这一善良的举措,却为自己带来了右眼失明的终身遗憾。不久前,北京市宣武区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判决被告赔偿受害人王先生20.9万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该公司为王先生进行的胶原蛋白除皱已超出有关部门为其核发的生活美容认可范围,属医疗美容范畴。该公司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即为王先生实施医疗美容服务,且提供的美容服务不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的要求,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湖南长沙有位爱美的女士,在美容院做美容时经不起该美容院的推销,当即购买了一瓶近千元的增白除皱美容霜。结果,用了三次皮肤即出现红肿、起疱现象,最终导致满脸肿胀,皮肤被灼伤。更令这位女士愤怒的是,在她向该美容院讨说法时,美容院以“受伤害证据不足、此反应为该产品正常允许情况”为由拒绝负责任。

  美容化妆品市场亟待规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透露,由于我国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还不够规范,致使这个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加之消费者缺乏科学的指导,因使用化妆品和接受美容服务而引起的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仅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化妆品方面投诉案件5957件,美容不成反毁容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损,美容化妆品市场亟待规范。

  消费者相关知识欠缺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消费者不知道文眉、文唇、文眼线、穿耳孔等属于医疗美容。当问及消费者文眉、文唇、文眼线、穿耳孔等应该属于生活美容还是医疗美容时,调查结果显示:24.6%的消费者认为属于生活美容。

  中消协特别消费提示

  慎重选择美容机构。在接受美容服务之前,要做到:一看证照。注意查看美容机构和美容师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职业资格证书》和《健康证》;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还要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二看环境。要仔细观察经营场所通风、卫生状况是否良好,消毒环节和设备是否齐全。三看技艺。要同美容师交谈,了解美容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尝试一两次美容,亲身体验产品状况和感受美容师的手法。

  注意辨识批准文号。在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时,除了对产地、生产日期以及保质期要注意外,还应仔细查看产品的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此外,进口化妆品还应贴上商检部门CIQ标志的圆形激光标签。特殊用途化妆品还要有特妆准字文号。不要购买和使用包装粗糙、标识不清、文字使用不规范的化妆品。如有疑问,可到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查询产品批准文号。

  “速效”化妆品莫轻信。消费者不要被类似“三天彻底祛斑”、“七天美白换肤”、“一针丰乳”等“速效”宣传所迷惑,“速效”的背后不是夸大其词就是高风险、副作用大。

  链接

  国内贸易局和卫生部曾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美容服务管理的通知》,将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两大类。其中,生活美容是指根据顾客面型、皮肤特点等具体情况和要求,借助器械和化妆品并结合运用多种美容技术,为其提供的美容服务,内容包括美容知识咨询、皮肤护理、化妆修饰等,属生活服务范畴,归口国内贸易局管理。而凡是使用药物以及手术、物理和其他操作性或者侵入性手段进行的美容,内容包括隆胸、做双眼皮、抽脂肪甚至断骨增高等,均属医疗服务范畴,为医疗美容,归口卫生部管理。医疗美容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由从事整形外科专科5年以上有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