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展会 首页 > 美业职场 > 美容展会 > 正文

800亿圈地战品牌成本土化妆品短板

2006.05.13 出处:消费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wenny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数量仅为国内生产企业1/5的“三资企业”,销售额却占总量的40%。由此,业内专家指出———
  本报讯(记者郑小玲)“未来10年,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将进一步被国际品牌整合。”对很多本土化妆品企业而言,雅诗兰黛全球CEO连翰墨早前的预言,听起来相当刺耳。

 觉得刺耳的并非只有相关企业,国内诸多业内专家亦是。“但不舒服归不舒服,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洋品牌的确对国内化妆品业冲击很大,众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已经站在了兴衰成败的十字路口。”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有些焦虑地说。

  他的焦虑来自以下数字:目前,仅占国内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1/5的“三资企业”,销售额却占到全国总销售额的40%。而其咄咄逼人的营销方略、广告攻势、服务手法,更是令人刮目相看。“只要随便去商场转转,化妆品区位置最显眼、广告最鲜亮的还不都是欧莱雅、资生堂这些洋品牌吗?”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诱人的领域。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美容业200 3年已达到1600亿元的产值,美容业的年增长率为15%;而化妆品业的平均年增长率则为23%。

  据预测,2005年-2008年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四大化妆品生产和销售国之一;到2010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将达到80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总量。

  “毫无疑问,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收入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最快并最具潜力的化妆品市场,而这正是吸引我们前往的原因。”雅诗兰黛集团一位高级主管说。

  还有更让他们心动的地方。据市场调查,我国大中城市国产化妆品购销量占40%,而其销售额却只有整个化妆品销售额的6%至7%,国产化妆品之价廉可见一斑。

  这恰恰也是业内人士最为担忧的地方。

  根据中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时的承诺,到2006年之前,进口商品关税将降至平均10%左右。这就意味着今明两年是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机。

  似乎为此作注解,一位国外行业资深人士也发出过预言:在未来15年里,全球所有的美容品都将移师中国生产。

  显然,一场关乎美丽的“圈地战”已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洋品牌:频出新招抢市场原本洋品牌的神秘之处就在于“MadeinFrance”、“MadeinJap an”,但事实上,有许多洋品牌,如欧莱雅、宝洁、雅芳、联合利华、汉高、资生堂、LG等都已在中国有了合资或独资厂家,商场专柜的大多数产品都产自中国。

  “实际上,洋产品本土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这已成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攻城略地的‘规定动作’了”。上述业内专家感叹说。

  如法国欧莱雅集团,1997年就正式在上海设立了中国总部,还在苏州建了工厂,生产“美宝莲”品牌。据透露,中国已成为欧莱雅集团全球网络中销售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另一个招数是改请华人做形象代言人,譬如SK-Ⅱ是刘嘉玲和郑秀文,欧莱雅相中的是巩俐、李嘉欣、章子怡。

  “对品牌代言人的改换其实就是一种新的市场进攻手段。”北京鸿智传播机构的夏先生分析说,“化妆品的形象代言人是其另一个载体,这么多家洋化妆品纷纷寻找中国本土明星做代言人,显然有备而来,也更讨巧,因为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

  还有改进产品营销策略。多年来,洋品牌化妆品的身影只出现在高档商场的专柜里,购销渠道比较单一、狭窄,对大众消费者冲击力不大。如今,高档品牌也开起了专卖店,连兰蔻都入乡随俗,在上海建立了首家中国专营店。“我们调查发现,中国消费者更加喜欢专卖店的方式,认为更安全、更可信,因此作出了相应调整。”公司有关人员解释说。

  本土品牌:另辟蹊径与“狼”共舞外资的进入,带动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涌现。但业内专家指出,本土企业大部分在中低端产品线、大众日用消费品上发展,他们拥有的最大优势是渠道,尤其是在二三级市场。

  “面对洋品牌的冲击,中国化妆品企业应在提高质量、改进服务、促进营销、争创名牌、扩大出口等方面学会‘ 与狼共舞’,树立起中国民族化妆品产业的雄风。”广东一家民营化妆品企业策划总监对记者说。

  “首先,我们的企业应逐步创立世界名牌。”中华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的一位负责人指出。目前,中国的化妆品工业在销售额上已居国际第八位、亚洲第二位,“但遗憾的是,国际名牌化妆品中尚没有中国的品牌。”

  但也并非没有希望。

  早前,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曾对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国际和国内品牌的六大类化妆品,按产量或销售额进行排名,入排行榜的共有60个品牌,其中国内有38个品牌,占总数的63.3%。

  此外,“中国特色”将是本土品牌角力市场的最大法宝。“譬如芦荟、中草药等原材料的应用,应是国产化妆品业发展的主流。”昆山一家化妆品企业总经理分析道。

  据介绍,前两年,我国攻克制约芦荟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芦荟膜分离浓缩技术,标志着我国开始跻身于全球芦荟高级工业原料主要生产国的行列,从而为新型化妆品的生产提供了高科技原料。

  “今后,我们要研究开发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化妆品,提高产品档次,为中国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那位老总说。

  而也许扩大出口是国产品牌打入国际的一条“捷径”。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本土产品国际化也是“应对洋品牌的另一法宝”。

  “据我们掌握的数据,我国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如上海家化、北京三露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已经或者早已计划开拓国际市场。”上海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对记者透露,“当然,这些出口的产品,都是依托高科技开发的新产品,目前的市场反应也不错。”郑小玲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