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展会 首页 > 美业职场 > 美容展会 > 正文

岳慧和她的艾丽素:中国专业美容产业报告

2006.06.13 出处: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makro

 

 


  近期,艾丽素公司董事长岳慧女士向国家相关部门领导提交了《中国专业美容产业报告》。作为中国美容行业引领者,艾丽素亲历和见证了中国美容业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试从艾丽素自身的发展来折射出中国美容业的成长轨迹。

  中国美容产业的发展是呈几何级跳跃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天的燎原之势,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资料表明,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1982年以前,全国化妆品的产值不足2亿,2000年化妆品生产总值实现了350亿元,其中美容品占了18%。美容化妆品企业数量迅速增加,70年代化妆品生产厂家只有50家,80年代末已发展到2000多家,到1999年底,全国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已达3794家。艾丽素作为中国美容业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无疑对中国美容业的发展有着最清晰的了解。

第一部分 解冻: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美容业的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国经济开始复苏,一批有创业冲动的有志者投入到美容行业。这批人最初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美容业的今天,创业动机很单纯,发现了美容业的利润空间便开始投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早期的这些美容业界人士多有着医学背景,这正对应了当时的市场——美容消费者主要是解决皮肤问题,如淡斑或皮肤缺陷需要整形。这些创业者也正是凭着在整形方面的医术进入了美容市场,所以说中国美容业与医学渊源不浅。消费者的消费形态则是对产品疗效、价格两项指标比较看重,而对品牌及包装的偏好则排在了靠后的位置。艾丽素产品以疗效显著而出名,当年的美白、淡斑、减肥、丰胸等拳头产品便成了市场的宠儿。
  我们将80年代中期到1997年差不多10年的时间称之为中国美容行业的初级阶段,也叫产品时代。为什么把它称之为产品时代?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消费者形态如上所述,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的疗效,品牌意识很薄弱;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美容业的头10年可以说是产品概念(即“卖点”)风行的时代。厂家把产品的概念放在首位,代理商在选择产品时也要求产品的概念十分突出。从最早的医学美容、生化美容到前几年的基因美容,厂家对产品概念的挖掘可谓不遗余力。
  在通路方面,早期的美容品牌进入市场的渠道相对比较简单,基本上选择的是代理制。厂家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推广而实现销售行为:产品生产→美容展览→寻找代理→演示会推广。全国巡回演示会成为专业推广的特有模式。一种产品出来,通过美博会进行招商,再在全国各地开产品演示会,通过演示会现场的推介吸引美容院的老板进货,从而将产品推至终端。这种模式操作起来很容易,直接、有效。厂家可以相对少的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迅速开拓市场。尤其是美博会,更成为美容品牌上市的展示平台,每个厂家把每年的美博会参展当作一年的重要任务,精心筹备。甚至可以说,一个品牌在美博会的表现如何直接影响到其市场的成败。10年来,多少美容品牌在美博会上来来去去,有的品牌一夜成名,有的品牌成了过客。同时,美博会也成为代理商的淘金之地。全国巡回产品演示会一般选择在春季和秋季进行, 90年代艾丽素的营业额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就是通过演示会取得的。
  中国美容业在起步阶段的发展可谓比较顺利,由于市场竞争程度较低,美容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从美博会的参展企业的记录可以看到,在1989年的第一届美博会上,只有几十家公司,而到了第十五届时,参展的企业已经达到了2000多家。

第二部分 裂变:市场链的连锁反应
  到了90年代中后期,艾丽素发现市场的情况已经在起变化,早期市场操作的不规范引发的后遗症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者层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形态逐渐向小康型和享受型转变,女性对美的要求已不再只是对皮肤问题的解决,而开始注重自身日常的保养,市场的需求也由原来单一为解决皮肤问题变成疗效型和保养型并重。
  在美容市场的导入和起步阶段,女性消费者对美容的了解基本上来自品牌的教育,而随着资讯的日益发展,女性对美的理解不断加深,在选择产品时变得更加理智。
  ●早期的销售模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以前厂家将产品生产出来,先将其推至各地代理商,再消化到美容院,产品只是在渠道里流通。这种模式的后果是:厂家根本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开发不以市场为导向,造成极大浪费和巨大的库存压力。
  ●缺乏对市场的长期规划。长期的自然销售引发了区域市场的混乱和无序,品牌价格体系遭到破坏,因此,在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以后,早期的一些品牌开始出现市场萎缩,业绩下滑。
  ●竞争在升级。新进品牌用相当大的力度来冲击市场,试图打破原有格局;传统品牌为巩固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营销成本。市场操作的难度加大。
  ●厂家和代理商的合作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早期的一批代理商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开始尝试自己做品牌,而对原来代理的品牌关注度下降,对厂家的销售政策不配合,加大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以上种种情况,使得艾丽素等一批美容中坚品牌开始酝踉变革。
  这时,国外盛行的特许连锁经营进入了中国美容业的视野。自1999年开始,艾丽素调整原有的营销策略,运用连锁加盟来规范市场。近5年来,绝大多数的美容企业都采纳了这种模式,美容业进入连锁时代。
从表面上看,连锁经营只是在渠道上的革新,而实际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厂家通过连锁这种模式,开始注重对市场的规划、通路的效率和对终端的控制。通过不断的开设加盟店,扩充网点,达到对市场的掌握和业务的增长。而这种增长不仅仅是量的突破,更注重的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连锁最大的贡献在于终端,通过连锁加快了流通速度,也使厂家第一次了解到消费者,营销策略便更具针对性。
  产品概念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对品牌的整体建设。根据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可知,美容化妆品、时装等都属于高介入的感情领域。这类产品价格较贵,多有购买风险,消费者常通过大众传媒了解、搜集各种信息,做理性选择。但消费者购买时的情感也起很大作用,所以做广告时需强调情感。厂家开始认识到唯有品牌才是公司最珍贵的资产,品牌化经营成为美容化妆品企业生存的根本之道。连锁的力量也来自于品牌,要迅速建立连锁网络和终端,必须首先做好品牌。美容院老板在选择加盟品牌时首先考虑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厂家的信誉和实力。近5年时间涌现出很多以品牌营销为导向的优秀企业。这类企业十分注重品牌的力量,深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市场定位,整合传播,通过广告、促销、公关、新闻等多种传播途径,迅速积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市场竞争中强势崛起。
  在品牌推广和宣传方面,有观点认为:目前日化线在这一方面比专业美容线要强的多。其实近几年来,美容线引进了很多的优秀营销人才,开始初步形成对品牌的整体操作能力,包括战略制定、市场方案推广和执行;在借鉴日化的一些操作经验的同时,已经有了一套本行业的特色模式。
  由于绝大部分美容企业都是经由连锁加盟形式,将其产品送到同一类终端去销售,终端拥挤带来了恶性的竞争危机。企业为了抢夺终端,对其加盟美容院提供强大的广告和销售支持,并为其制订一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使美容院加盟趋向“零风险”。这就是美容行业的圈地运动。如何以适当的通路策略缓解终端危机,以专业线管理强化现有终端,成为企业目前应解决的问题。
  连锁带来了市场链的整体反应,中国加入WTO后,关税降低和国外品牌涌入,后连锁时代的中国美容业的发展何去何从,值得我们探究。
第三部分 突破:学会与狼共舞的艺术
  根据海关统计,1996年我国化妆品进口额为2532万美元,1997年为2498万美元,1998年进口额为3352万美元。化妆品进口关税1997年10月以前普通税率为150%,优惠税率为55%;1997年10月以后,化妆品进口税率已降到护肤品及护发用品类为25%,美容类为35%,加入WTO后5年内,关税将逐渐调至发展中国家水平,中国美容产业将接受全球市场的洗礼。
中国加入WTO已有1年,但纵观行业发展的过去与现状,展望未来,仍有必要对中国美容产业在加入WTO后的利与弊作一分析:
  ●中国人口众多,化妆品消费水平低,市场潜力大,消费层次与群体差异也大。因此,国产品牌、“三资”品牌的产品都各有市场。不会因为加入WTO,中国本土生产的品牌与产品就会受到冲击,消费者的需求将调节进口与国产美容品市场。
  ●由于中国美容品潜在的巨大市场,在中国发展美容品具有多种有利因素,进一步吸引外商来投资和建厂,将会促进中国美容产业的发展,增强中国美容产业的实力。
  ●中国加入WTO后,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国内美容企业如果不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及科研制度,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提高科研和开发水平,将面临淘汰。
  ●中国加入WTO后,对那些技术含量低,档次不高及质量差的充斥市场的美容企业和产品将造成危机,这类企业必须加快产品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变化。
  ●中国美容企业有一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加入WTO以后,由于原料关税下调,生产企业的产品成本将下降,企业效益将增加,消费者也能得到实惠。
  ●加入WTO以后,与国外企业平等竞争有利于出口,国际产品可以进入,我们的产品也可以出去,这对调节品种与需求有益。目前中国每年进口化妆品额为2500万美元~3500万美元,而出口额为1.03亿美元~1.2亿美元,出大于进。
  综上所述,我们想像中的WTO这只“狼”并不是那么可怕,重要的是,要学会与狼共舞的艺术。艾丽素认为,中国美容企业要做大,要走向国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品牌营销
  在e时代,以“眼球经济”为背景,人们对品牌的认识更加深入,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品牌战略。品牌战略是指通过品牌形象的塑造,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战略。通过创立名牌,提高产品与企业的知名度,靠名牌来开拓市场,增大市场额,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个成功品牌形象的塑造绝不是品牌自身的事情,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战略决策,而这些重大战略决策都要自觉围绕品牌来进行和展开。
  首先,要分析外资品牌的优势所在。进口品牌之所以能抢占国内市场,其成功之处在于:一是广告宣传攻势;二是营销策略;三是品质优良,给消费者带来可信度;四是包装设计考究,增加了商品的吸引力。
  其次,要分析个性化时代的消费者心理。女性在都市中生活,工作的压力逐渐加大,美容成为她们个性觉醒、对自我形象选择的一个最佳表现方式。从有关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女性对护肤品的品牌意识比以前更加浓厚。“非常注意品牌”占12.5%,“比较注重商品品牌”的占55.8%。而女性的美容消费又分为几种类型:一为虚荣型,这类女性希望通过化妆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更想得到他人的赞许;二为恐惧型,女性害怕自己的皮肤过早老化而使青春流逝、容颜衰老,从而依赖各种美容护理和化妆品的保养呵护;三为攀比型。因此,掌握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心理是品牌成功的第一要素。
  再次,执行策略应有长期性。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是长期累积的结果,而非一日之功,许多世界知名品牌都有相当长的历史,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刻印象,必须经过长期性的营销活动。而目前国内很多美容企业对品牌的建设只停留在表面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策略的多变性。
  最后,中国美容品牌要走向世界,应发掘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势。如中国的中草药以天然药材为主,注重内外调养、自然环保,适应现代美容的趋势,应加以发展。越是民族的,越是国际的,这是品牌的箴言。
  二、加强服务营销
  从产品本身特点而言,美容品是美化人的肌肤的产品,而肌肤是人体生理结构的一部分,因此为人的肌肤所设计的保养品是有专业技术含量的产品,就必须提供专业服务。服务营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提供专业咨询、心理满足、购买方便、使用指导、使用价值跟踪等营销行为的准终端环节,目的是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
  美容品的服务营销应立足于“行业教育”服务。虽然美容业的发展一年好于一年,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美容还有误区,如男人不用护肤品、夏日无所谓、冬天抹点油等。从观念的角度分析中国美容护肤理念,还没有真正成熟。当然,在经过十多年的教育,国内消费者对美容的概念越来越清晰,但我们仍然要将美容服务营销的重点花在行业教育上,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而使消费者认识到美的重要性。艾丽素每年到全国各地开演示会时,不仅是宣传我们的产品,同时也在不断地传播美的理念。如2000年举行的“美丽面对面”活动,还组织了很多次艾丽素老板娘的统一培训,旨在将最新的美容理念通过终端的美容院传达给每一位美容消费者。
美容服务营销还应注重“专业服务”。皮肤结构、生理构造、皮肤类型、各类皮肤问题的形成和皮肤的保养等护肤知识,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作以上沟通。让消费者明白应该怎样重视护肤,该如何护肤。美容护肤的技术性要求很强,为顾客选择一套合适的产品,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服务营销应做好与客户的沟通,从而使顾客加深对品牌的忠诚度,形成一对一的个性服务是未来服务营销的重点。
  三、加强企业自律,提高行业信用。
  美容市场良莠不齐,美容产业也面临着信用危机。2002年,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备受关注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美容业的规范化管理从此拉开序幕,美容企业也应籍此加强自身的规范,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信誉。
  中国加入WTO其实是给了美容企业一个二次创业的机会,中国美容企业只有逐步向资本股份化、融资多元化、技术创新化、管理科学化、创业规模化、经济国际化,才能使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化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