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营销 首页 > 美业职场 > 美容营销 > 正文

[图文]对决安利:中国式直销的七种武器(1)

2006.11.23 出处:互联网 作者:姜兰剑 责任编辑:liuyu

 

  2006,谁将成为保健品营销模式的主流?是如日中天、年销售额直逼200亿的安利?还是土生土长、人称“中国式直销”的会议营销?这场事关本土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牵动着保健品营销价值链上的每一环节,关系到数千家生产商、代理商、经销商的生死存亡。

  引言:谁主沉浮  

  即将过去的2005年,经历了血腥而漫长的市场角力后,分别以媒体广告、多层次直销、会议营销为核心推广手段,多年来一直呈三足鼎立之势的保健品营销模式之争,终于尘埃落定。

  2005,以媒体广告为核心推广手段,已陪伴中国保健品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传统营销模式,终于风光不再,堕入无可救药的没落深渊。尽管为数众多的保健品企业——特别是以敢打敢拼著称的“内蒙军团”,仍在各类媒体上高举高打;尽管操盘手们的炒作手法愈发纯熟,广告投入也屡创新高,以至如烧钱般疯狂的“整版”泛滥成灾;然而纵览本年度的保健品市场,却找不出哪怕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炒作明星。自7月1日开始实施的《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暂行条例》,更如一道紧箍咒、一张催命符,大大加速了传统营销模式的边缘化——就连健特、健康元这样策划功底和资本实力俱佳的龙头企业,都已着手缩减广告投入、探索营销转型。  

  2005,以多层次直销为核心推广手段,进入中国恰好10年整的安利,可谓春风得意、如日中天:继2004年创下历史性的170亿元销售额后,安利本年度的销售额有望突破200亿大关——其中80%以上来自于纽崔莱系列健康食品的贡献。换而言之,安利以一己之力实现的销售业绩,几乎相当于1000多家本土保健品企业的总和,独占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河山。受这金光闪闪的200亿刺激,又适值备受瞩目的直销立法于下半年出台,一时间,安利和它的多层次直销模式成为炙手可热的业界焦点,大批保健品企业趋之若骛、跃跃欲试。尽管新出台的直销法规明令禁止安利式的多层次直销,但由于政府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履行“入世”承诺,其着眼点更偏重于政治姿态而非执行细节,所以安利及其效仿者们在实际市场操作中,绝不难找到游离于法理边缘的变通之道。可以预见的是:在行业连年低迷的背景下,一部分走投无路的保健品企业势必跟风安利,走上多层次直销的不归路。  

  说安利式的多层次直销是一条不归路,是因为对谋求转型的保健品企业来说,还有一种可能更富效率、也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营销模式可供选择,那就是人称“中国式直销”的会议营销。作为极具特色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土生土长的产物,这种以服务为核心、情感为纽带、产品为载体,有着社区营销、旅游营销、数据库营销、俱乐部营销等多种变体的新兴营销模式,虽然散发着与生俱来的浓厚草根气息,却有着顽强、坚韧、绵长的生命力。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会议营销在保健品行业大面积亏损的愁云惨雾中逆流而上、异军突起,短短5、6年间成就了天年、中脉、珍奥、夕阳美等一批年销售额10亿元上下的行业新贵。2005年,在过度竞争、政府监管、媒体曝光的重重压力下,会议营销遭遇发展瓶颈、进入震荡盘整期:会议的邀约、组织成本急剧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消费者资源——特别是优质顾客资源日益稀缺,会议的操作难度大大提高,成交率则一落千丈。这场绵延至今、以“做不长、长不大、死得快”为典型症状的生存危机,既让大批浑水摸鱼乃至涸泽而渔的中小企业陆续消亡,也让幸存者们痛切认识到:会议营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脱胎换骨般的改造升级!

  2006,会议营销要如何改造升级,才能脱胎换骨、浴火重生?面对风头正劲的安利,土生土长的会议营销是否更有效率、更切合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实际?展望未来,谁又将主宰本土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成为保健品营销模式的主流?值此行业转折关头,对这一系列命题作出前瞻性的研判和解读,对保健品营销价值链上的数千家生产商、代理商、经销商来说,有着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上篇:解剖安利
  

  从1995年进入中国,安利只用了区区10年的时间,就快速膨胀为年销售额直逼200亿的庞然大物,独占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半壁河山;而在攫取可观商业利润的同时,社会舆论对它的非议与责难也一直如影随形。对加盟安利的直销商,以及急欲效仿安利的大批保健品企业来说,安利式的多层次直销究竟是点石成金的高效营销模式,还是另有乾坤的险恶商业陷阱?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洞察隐藏在安利奇迹背后的市场规律,而不是被它煊赫一时的繁华表象所蒙蔽。  

  一、谁成就了安利(中国)?

  安利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家子公司中,安利(中国)以年均30%的增长率,连续10年拔得发展速度的头筹;以至人均收入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中国,竟然占据了安利全球市场份额的1/2,仅次于安利的本土市场——美国。这一超越常规与常识的商业奇迹缘何而来?是谁成就了安利(中国)?  

  我们认为: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延续至今的大规模就业危机,以及扭曲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的民间投资渠道匮乏,是安利(中国)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最根本原因。  

  转型期的中国,数千万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就业岗位严重不足;股市、汇市、期货等金融投资市场的政策性风险和专业性门槛,又堵死了民间投资——特别是个人小额业余投资的主要管道。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热切的财富渴望,逼迫着数以亿计的中国人疯狂寻找任何可能改善现状的商业机会。趁虚而入的安利,则巧妙迎合了这个特殊时代的特殊中国国情,为数千万走投无路的下岗工人,以及数千万资金有限的“投资散户”,提供了一个至少理论上完美可行的就业/投资机会,一举命中了这个庞大群体的最根本需求。  

  从本质上说,安利并不是面向末端消费者、以产品消费价值招徕顾客的常规企业,而是面向小型投资主体——个人与家庭,以招募经销商为主要目的的招商企业。对安利来说,琳琅满目的日化用品和纽崔莱系列食品不过是载体,这些产品本身的消费价值已无关紧要;“机会”和它代表的“投资→就业→致富”美好前景,才是安利的核心产品!而针对转型期中国的独特国情,这种融业余投资和劳动力就业为一体的商业机会,更有着极具诱惑力的“三低”卖点:  

  1、 资本门槛低:最低投资只要1600多元,这个数目既保证了安利可观的销售份额和利润空间,又充分照顾到主要客户群体——以下岗工人和家庭主妇为代表的低收入人群的支付能力;  

  2、 资源要求低:做生意除了要有资金,还需要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关系网络等各种资源,这些无形的资源往往比有形的资金更重要——绝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之所以收入低下,其根源也正在于这些资源的稀缺与匮乏。安利鼓吹投身直销只需要个人努力,而对从事销售业务必须具备一定素质、技能和关系的事实,则刻意淡化甚至避而不谈,给人以“什么人都能做安利,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错觉,成功迎合了低收入人群的心理预期;  

  3、 经营风险低:安利的外资背景、庞大规模、悠久历史、精密复杂的佣金回报体系,以及它通过长期、大量的公关活动刻意营造的良好形象,让人很容易相信:加盟安利是一项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绝对有利可图的低风险事业,只要投入就会取得高回报率。在信用极度匮乏的中国,安利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信心保证,有如暗夜里的一盏明灯,成功打消了广大民众的信任障碍,引得万千投资者如飞蛾般滚滚而来、前仆后继。  

  建立在迷宫般复杂的佣金回报体系之上的“投资→就业→致富”前景,以及围绕这前景曲意打造的“三低”卖点,支撑了安利(中国)的巨大成功。也正因为如此,安利式直销——这种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主要由收入不菲的白领们参与、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消费成本的业余兼职方式,在中国却成了低收入的下岗工人和家庭主妇们就业糊口、发家致富的救命稻草。  

  任何违背市场基本规律的畸形发展,都注定不能持久。安利(中国)煊赫一时的繁华背后,是十足低下的营销效率,是矛盾重重的内在危机。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