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美业职场 > 行业新闻 > 正文

安利同胞兄弟捷星在华非法经营将被取代

2007.10.26 出处: 作者:佚名

安利同胞兄弟捷星在华非法经营将被取代  
 
    长期以来,北美捷星Quixtar借助互联网便利、开展低价销售进口产品,对安利中国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眼下,这一困扰有望从根源上被消除。日前,安利全球副总裁戴宝芝在造访上海时对记者透露,数月前公司决定在北美实施业务调整,捷星最终将被安利所取代。而安利中国高层则重申,在国内经营捷星业务是非法的,对捷星的在华运营,安利公司的态度亦是“零容忍”。

    捷星挤占安利市场空间

    事实上,从源头上看,安利和捷星“本是同根生”,其母公司同为安达高。1999年9月,为顺应北美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美国安利转型成为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即捷星,从此安利的北美业务开始采取全E化直销模式,而北美以外地区则继续以安利公司为主体开展业务,捷星被禁止在北美之外的地区推广其业务和销售其产品。

    但并没有获准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经营的捷星,却借助着互联网的便利,悄悄地潜入了国内市场,发展营销人员,出售海外生产的安利产品。记者了解到,捷星体系的所谓“卖点”,对于加入其中的营销人员而言,主要在于计酬方式和安利(中国)有所区别。相对于后者受中国直销法规制约,直销员收入只能来自于个人销售产品、且不得超过销售收入30%的“条条框框”,捷星开出的奖金待遇要高出不少,由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一些加盟捷星的营销人员;而对最终顾客来说,北美捷星和安利(中国)在产品上存在的价差是诱使其倾向于前者的主要考虑。一名长期购买进口安利产品(即捷星系统)的消费者告诉记者,向安利直销员购买产品,只能按照产品上标明的价格,但从其它渠道采购安利进口产品,随随便便就可以拿到六折、七折的价格;此外,安利(中国)销售的产品目前都为国产,捷星的“进口”概念也满足了少数消费者盲目信赖洋货的心理需求。

    将在北美恢复安利品牌

    毫无疑问,捷星系统这种跨界经营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安利(中国)的利益。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明确表示,在中国大陆经营直销业,必须得到相关的许可,因此,有个别营销人员利用因特网经营捷星的业务,不仅在公司层面上无法得到允许,更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安利(中国)副总裁黄圣文进一步表示,由于安利(中国)的经营业绩较好、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较高,吸引了北美地区一些人将产品运至中国,并放到网上贩卖。对此,安利公司一贯采取“零容忍”的政策。据其透露,早在二、三年前,中美两边的安利公司就曾联合打击这种跨界经营的非法行为,北美地区也有捷星系统的人员因此被终止了与公司的合作关系。

    而眼下,困扰安利(中国)的“捷星问题”有望从源头上得到解决。日前因特奥会造访上海的安利全球副总裁戴宝芝对记者透露,捷星在北美将最终被安利所取代。据其介绍,1999年9月,出于开拓电子商务的考虑,北美地区正式启动了捷星业务。而当时,为关照到不同类型消费群体的需求,公司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安利人员直销业务,以为老顾客提供服务。但结果,绝大部分的营销人员都选择转向了捷星,这也使得公司最初计划中的战略调整,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品牌调整。

    不过,戴宝芝坦承,从多年的运营来看,当初的决定并非百利而无一害,不少消费者对于捷星和安利的区别,存在着认识上的困惑。为此,戴宝芝表示,数月前北美地区已决定重新恢复安利品牌的地位。其透露,这是一个重大的业务转变,公司会做出通篇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会将捷星系统带到中国来开展业务,捷星营销人员在中国的经营也是不允许的。最终在北美,捷星也将被安利品牌所取代。

 
    

 

相关阅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