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精英 首页 > 美业职场 > 创业精英 > 列表

玛莎·马库恩娜:刚果美发师的中国梦

2012.06.12 出处:中国日报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黄琳婷

2003年,因为保罗的工作变动,玛莎和孩子们搬到北京。玛莎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后来又用两年时间获得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有一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一位非洲妇女在问哪里能做头发,玛莎就主动说可以帮忙。从那开始,玛莎就在家里提供美发服务,她的顾客数量也随着口口相传迅速增加。

玛莎·马库恩娜(Martha Makuena)1999年跟着丈夫保罗·陆耶耶(Paul Luyeye)第一次来中国。因为保罗的工作,他们落脚在武汉。那时,他们是小区里仅有的外国人。保罗白天上班,玛莎就呆在家里,不会说中文,也没有任何朋友,觉得生活枯燥乏味。

玛莎在家乡金沙萨时是一位时装设计师和发型师。她说90年代末的中国“老外”和“老内”区别很明显,“我觉得自己完全像个老外”。

13年间,玛莎的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相继在中国出生。她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从刚来时的手足无措,变成一位干练的职业女性:今年四月底,玛莎在北京尚都SOHO开办了一家专门为非洲人做头发的发廊,这是北京唯一一家这样的发廊。

但成功蜕变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2003年,因为保罗的工作变动,玛莎和孩子们搬到北京。玛莎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汉语,后来又用两年时间获得了工商管理学士学位。有一天在网上闲逛时看到一位非洲妇女在问哪里能做头发,玛莎就主动说可以帮忙。从那开始,玛莎就在家里提供美发服务,她的顾客数量也随着口口相传迅速增加。

玛莎说:“发型文化在非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和个人问题。我觉得中国的美发师很难满足非洲人或有非洲血统的人在发型上的需求。我们使用的诸如发膏﹑发油和其他类型的护发用品都和其他地区的人使用的有所不同。”

2010年,全家又随保罗的工作变动前往苏州。玛莎很快又在那里聚集了一批顾客,有苏州的,上海的,南京的,还有一个甚至在从重庆坐飞机过来做头发。

在中国的这些年,玛莎见证了在华非洲人数的增长。据她估计,仅在北京就3000多非洲人。看到这里面潜在的巨大商机,玛莎和保罗从去年九月开始为他们的发廊做准备。

保罗说:“我知道要在这里开一家发廊不容易,就像任何在中国刚刚起步的公司一样难。但如果那么容易,早就有人去做了。”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138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匿名发布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