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首页 > 美业职场 > 行业新闻 > 正文

日化行业陷低价厮杀困境

2012.12.29 出处:中国经营报 作者:赵向阳 责任编辑:张青青

不久前公布的宝洁2012年~2013年第一季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20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在各个板块中,由OLAY玉兰油及SK-II两大品牌领衔的美容化妆品业务跌幅最大,净销售额较去年同期53.15亿美元锐减3.75亿美元,跌至49.4亿美元。从某种意义上讲,十年来,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于是他们将渠道下沉,转向三四线城市,主打10元钱的产品,从而导致日化行业陷入低价厮杀,各路日化企业都采用低成本策略,这显然已经不是日化企业持续生存的有效法宝。

“经销商很难通过宝洁赚到钱。据我了解,在宝洁代理商中,经营最好的纯利润不到2%。对于这样的微薄利润,经销商还不如把钱直接存到银行吃利息方便呢。另外,宝洁执行这样的渠道策略,就是对于一些大型商超会直接进行供货,这样必定引起经销商的反弹。据了解,宝洁大约30%的产品进行直供。”樊晓军表示。

在这样的渠道策略下,一些宝洁经销商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游戏,即名义上是宝洁的经销商,其实主要是向消费者推荐一些利润高的国产品牌或者二三线产品。

技术门槛降低成低价主因

当外资、本土品牌都进军低端市场的时候,这片看似广阔的市场空间立马显得拥挤不堪,低端的价格战也使得从品牌商到经销商均陷入一种困境。除了市场占有率的原因之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产品本身的区分越来越小。

目前,我国日化市场的格局是,三大外企(宝洁,联合利华,强生)垄断中高端市场,而以纳爱斯、立白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则占据了低端市场。

不过,随着外资巨头对中低端市场的加速扩张,外资与本土品牌的微妙平衡已经打破。外资加强推出低端产品并且以价格战的形式将本土品牌逼到墙角,与此同时,一些扛住了外资品牌冲击的本土品牌,也尝试向高端消费市场反攻。

“例如,上海家化(600315,股吧)旗下的时尚中草药个人护理品牌佰草集,已成功进入全球高档化妆品零售商丝芙兰的销售网络,并将在欧洲的近300家门店销售。此外,隆力奇等本土日化企业也开发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华经纵横经济信息中心研究员马吉山表示。

“对于零售商而言,宝洁这样的外资品牌给门店带来巨大的销售额。可以说其在销售层面的贡献度较高,但由于外资品牌强势,留给零售商的利润微薄,所以其在利润上的贡献度较少。”乐城超市总经理王卫对记者表示。

“近年来,国内日化行业在经历了外资的猛攻之后,似乎形成一种"平衡"——中高端消费市场基本上是外资品牌的天下,本土品牌则占据低端消费市场。而随着跨国公司所熟悉的一线城市市场饱和度提高、销售增速放缓,这些企业开始从一元走向多元,加强了对中低端消费市场的渗透。”马吉山表示。

“一些外资日化品牌通过中低端产品的大规模推进,加大跟国内同档次产品的竞争,以保住市场份额。”物美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而台客隆集团副总裁董松平也认为,就日化产品而言,低端的产品有更大的市场基础。

然而,当外资、本土品牌都进军低端市场的时候,这片看似广阔的市场空间立马显得拥挤不堪,低端的价格战也使得从品牌商到经销商均陷入一种困境。“为了维护市场份额,一些品牌日化企业动不动就开展大规模促销,我们经销商不得不跟进。长期下来疲于应对不说,利润也是越来越薄。”一位日化产品经销商告诉记者。

为何日化行业在中国会陷入低价厮杀?除了市场占有率的原因之外,技术的日趋成熟也使得产品本身的区分越来越小。在中国化妆品行业工作了近30年的专业人士曲睿晶认为,日化的技术已经不再成为障碍,高端和低端产品再无技术的壁垒,低价竞争就会自然发生。

上海艾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表示,中国本土有上千家化妆品工厂和近万种品牌,同质化竞争严重,由于行业进入门槛非常低,很多企业都能做,到乡镇一级的企业都能做,科技含量不高,反而把利润摊薄了。大家眼里日化行业一本万利的时代,已经渐渐走远。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