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顾问 首页 > 美业职场 > 职场顾问 > 正文

70、80、90后的职场烦恼都不是新的

2013.11.19 出处:网络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陈红

70后批评80后,80后批评90后,将来90后也会批评00后……要说这个天下是谁的?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终归是下一代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已。70、80、90后的职场代沟,那些烦恼不是新的。

有数据调查显示,90后对自己的涨薪预期非常高,19%的90后预期自己的薪酬涨幅达到30%以上,较之其他年代公司人比例最高。但实际情况是,在大多数公司里,90后实际的薪酬涨幅低于5%,是所有其他年代人中实际涨幅最低的。这不仅基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重要的是90后踏入职场的时间确实不长,缺乏相应经验的同时又有很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所致。

点评

“70后”尤其是其中的高学历者,在他们毕业进入社会的年代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在企业中受到重用,并在一步步的磨炼中走上今日的管理岗位。他们对企业的感情远远超过后来人,因此在工作中往往给人“拼命三郎”的形象。70后优秀人物代表有张朝阳、丁磊。

80后遇到70后领导

想要懂你是很不容易的事

“哎,知不知道郑老师的母亲昨天过世了啊?”

“真的吗,那她怎么还在正常上班?”

“又不是不知道她是工作狂!”

“唉,有她在,今天又不能早走了!”

十一假期后第一天上班,刘颖听到同事在这样议论着她们的领导。而话题的焦点郑老师,此时正在跟老板开会。半小时后,她从老板办公室离开,通知所有员工下午一起开会,讨论十一截止年前的工作进度。如果仅仅是从郑老师的神态,刘颖完全看不到她与平常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郑敏(化名),刘颖所在公司的教育主管,员工当面对她的称呼是“郑老师”,私底下却被起了多个绰号,从“李莫愁”到“郑无情”不一而足。在80后的员工眼里,75年出生的郑敏除了在工作上的拼命获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其他方面大家很难找到共同话题。而在90后员工眼中,郑敏就是不会穿、不懂吃、不会玩、眼里只有工作的人。

“你不约会、不喝酒、不逛街、不叛逆、不赶潮、不追星、不撒野、不拽……因为你要学习,请问你的青春是被狗吃了么?”当刘颖看到一位90后同事的签名,瞬间觉得就是在说自己,更觉得是在说郑敏。

因为她实在无法理解,一个人不管工作再怎么努力,怎能连母亲的葬礼都置之不顾。

“郑老师,你那么努力工作是为了什么?”终于,在一次拜访客户的路上,刘颖问出了这个她老早就想知道的问题。

“为什么?”有那么一瞬,郑敏愣住了,接着反问刘颖“你呢?”“自我价值的实现吧。”刘颖回答完之后,等着郑敏的答案。许久,郑敏才像是总结出一个答案一样说“为了生活吧,不工作我能做什么呢”?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了;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了;当我们需要信仰的时候,信仰崩溃了;当我们需要理想的时候,理想泯灭了;当我们需要精神世界的时候,生活被物欲包围了;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有了;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大学生变质了;当我们要生小孩的时候,孩子只能要一个了……”这是网络上流传的有关“70后的无奈”的段子。郑敏觉得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她忙着的似乎只有生活,如果一定要再挖一挖她那么拼命的原因,据刘颖得来的小道消息“郑老师有公司一部分期权”。

在职场中,公司能提供什么样的福利制度已经成为了影响公司人选择一份工作时的主要原因之一。简单的餐补、交通补贴已经不能满足眼下公司人的要求了,尤其是一些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较高要求的人。一份来自猎头公司科锐国际的调查报告显示,70后对公司福利的“野心”最大,他们最期待拥有的前三项公司福利分别是财富类福利计划、股票期权和补充公积金。80后感受到了来自“成家”的压力,补充公积金或住房补贴成了他们最期待拥有的福利之一。而90后最期待拥有的前三项福利却是旅游项目、住房补贴和福利年假。

不同年代的成长背景和生活需求,使得员工对企业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万科有高层曾感叹:“遇到80、90后,我十几年的管理经验要清零了!”有些企业管理者开始患上80、90后管理恐惧症。因此,为适应80、90后员工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企业 CEO及管理层都在学习如何转变管理理念和认知方向。

点评

“90后”们生活相对比较安稳,不再为了“五斗米折腰”。与前辈相比,他们有着更为灵活的求职方式和更加自我的求职观念。如果工作是为了拿“健康”换“高薪”,90后宁愿不要。拥有梦想不是坏事,但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也是“90后”应尽的社会责任,否则容易变成“啃老”一族。

小保安辞职信,只有简短的两行字:“辞职书。离职原因: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回家养猪。请批准。”他1992年生人,山西人。

小保安辞职信,只有简短的两行字:“辞职书。离职原因: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回家养猪。请批准。”他1992年生人,山西人。

那些边缘人

属于哪个年代不重要,知道要什么才重要

“我们生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我们看到过粮票是什么样子,我们唱过"我们是害虫"、我们看过《蓝精灵》、《黑猫警长》,我们跟伙伴们一起玩过跳橡皮筋翻纸牌,我们有幸躲过了计划生育,也有幸赶上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浪潮。我们不明白90年代的人在想什么,我们的心灵似乎更接近于70年代,我们有着70年代的心境,也懂得80年代的流行,我们,到底属于哪个年代?”

这是豆瓣上一个名为“70末80初”的小组的帖子。类似这样的小组还有“80末90初”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成长在一个年份交接的年代,他们常常迷惑于要把自己归结于哪个群体。

王博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他不像是刘颖以及她的同事们,被70、80、90后的标签划分得层次分明。89年出生的他,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被归结到哪个群体当中。

在北大东门看到王博的时候,他穿着颇具时尚感的韩版毛衣,进出门都比较绅士地让女士先行。他的行为透露着80后的稳当,他说话的语速又有着90后的活跃与灵动。“我也不知道自己属于80后还是90后。”王博说。

王博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成长最大的时段就是在这一年。从新闻专业毕业他先去了南方报业实习,之后进入一家广告行业的杂志社担任记者。他很感激自己所在的平台,因为在这里他采访到了自己曾经最想采访的人,比如罗永浩,他也做了自己想做的选题,对于每一次采访他都会很认真地跟比自己年长的同事交流,也会在整理录音的时候反思还有哪一块是可以继续改进的。他的踏实和好学常被自己的同事认为“不像是一个90后的作风”。但是,面对选题角度的创新,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又会被同事觉得“这种创意是只有90后才能有的”。而他辞职考研进入北大继续攻读新闻系的决心,又被同事议论为“是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稳妥80后”。

“我觉得这种贴标签的事没有任何意义,无论被认为是80还是90后,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了解自己。”这是王博的观点。

事实上,在这个习惯了标签的年代,70后、80后,90后不过是以时代为背景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统称。而一个人性格的发育与人生的境遇是受家庭、个人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来。弗洛伊德更是认为一个成人的人格问题,追根溯源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原因。所以,无论面对职场还是生活,我们都无法简单地用几个词语来给一个时代的人定义。但是,很多时候小人物的命运反映的是大时代的变革。70、80、90后三代人,共同面对职场的时候,我们希望看到的,依旧是一个充满冲突却又拥有秩序与乐趣的生活。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