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顾问 首页 > 美业职场 > 职场顾问 > 正文

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需明确目的

2012.12.06 出处:138中国美容人才网 作者:梼杌 责任编辑:张青青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真正的建议。近些年外国企业家总是对中国企业褒贬不一,以中国的企业并购来说,一个外国笔者曾经这样说:“过去十年里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可谓是干劲十足。可不幸的是他们的努力结果却总是未能如愿以偿。”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真正的建议。近些年外国企业家总是对中国企业褒贬不一,以中国的企业并购来说,一个外国笔者曾经这样说:“过去十年里中国企业的跨国收购可谓是干劲十足。可不幸的是他们的努力结果却总是未能如愿以偿。”

查阅相关资料,的确发现中国一些企业的并购并不顺利,但其中一些收购业务之所以会以失败而告终,那是因为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这些收购业务包括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试图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以及2011年华为公司试图收购美国三叶公司。

据这位学者的说法是:尽管如此,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更为屡见不鲜的事实是他们通常虎头蛇尾,表态收购业务后却不能坚持下去。比如,2011年中国光明食品欲出资25亿美元至30亿美元之间收购美国营养品零售商GNC,可在收购交易即将达成时却不得不因为,某些交易条件和难以攻克的国内行政批准而放弃收购。

这些失败案例本不该如此典型。据杜克大学的奥尔加.霍恩研究表明,相比其他金砖四国公司跨国收购失败的几率(8%),中国公司跨国收购失败的几率(15%)几乎是他们的两倍;而相比西方国家公司跨国收购失败的几率(5%),中国公司跨国收购失败的几率是他们的三倍。

这些专家或学者的观点真实性无从考究,人们对此的解释是众说纷纭。就跨国收购与兼并业务来讲,中国公司相对来说还是些新手,许多目标市场的政府很快就会查清其中的政治意图;再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时中国公司有融资困难或受到意外的国内政治反对。许多从事收购的中国公司在各个波诡云谲的全球市场经营。

这些都是绝佳的理由。而且对于不良的交易,选择不收购就是件好事。确切地说,这正是为什么像思科、通用电气、西门子以及强生这些老练的收购公司在他们的整个收购过程中都有顽强的实施程序,能够尽可能地拿下他们所选择的收购业务。

但是,问题是如果这些公司在公布收购前清楚要尽量做好收购选择,结果会不会不一样。这一点,这个外国笔者是有见解的,他认为取消一项已经公布的收购业务,它不仅会给收购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被收购方造成巨大损失。收购失败不但造成的是巨大的自付费用(如财务咨询费,尽职调查费用等),而且还大量浪费高层管理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不能全力投入到重要的一线工作中。如果公司是在做这样没有必要的成本支出,那么他们就是在损毁价值。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