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阅读 首页 > 美业职场 > 精阅读 > 正文

屈臣氏:250亿美元身价是如何炼成的?

2013.12.30 出处:i黑马 作者:王静静 责任编辑:陈红

1989年,屈臣氏才在中国北京开出第一家店,之后若干年,相较于屈臣氏在全球领域依靠资本铁蹄完成国际化扩张,在国内市场屈臣氏真正的起步开始于2004。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个零售巨头到底有何扩张的秘密,让它能够拥有250亿美元的身价?

第三张王牌:从渠道商到渠道品牌商

当然,屈臣氏的成功并不只是依赖资本。自有产品,是所有已经构建完整供应链和品牌溢价的公司的最大杀手锏。

而早前在商界评论网的《麦德龙Vs屈臣氏:零售业革新者》文就中就认为屈臣氏最大的创新在于,拥有了稳定客流与品牌美誉度后,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在自身店面内不断推出自有品牌的系列产品,实现了由单纯渠道商向渠道品牌商的转型。

渠道品牌商的经营优势显而易见:传统的零售渠道困境在于,由于处于价值链的最后一环,表面看起来风光,但是受制于欧洲大品牌化妆品的持续强势,导致终端利润并不太高,另一面由于本身店面数量不够多,市场集中度并不太高,无法倒逼供应链,另外受制于互联网时代渠道扁平化的挤压,生存困境艰险。而屈臣氏用超过百分之二十五的自有品牌商品改变了这个局面:自有商品最大的价值在于自己掌握了定价权,加上拥有的是自己的渠道,无需损耗中间成本,不存在渠道让利,加上本店中已有的成熟产品,让自己进可攻,退能守。

在世界范围内,运用这个策略到炉火纯青的显然非零售巨头沃尔玛莫属。而在国内,类似宝岛这样的眼镜渠道商也是靠自有产品获取高额利润。欧美市场中40%以上的商品为零售商自有品牌,屈臣氏是这种策略的中国拓荒者。

第四张王牌:个人护理专家的定位与产品组合

屈臣氏产品组合策略也是相当成功。相较于国外的bodyshop这样的身体护理产品的定位,屈臣氏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其个人护理专家的形象的确立。这并只是一句口号,它的产品组合可以看出其差异化。屈臣氏药品占15%,化妆品及护肤用品占35%,个人护理品占30%,剩余的20%是食品、美容产品以及衣饰品。所以这种独特的产品结构让它实现了差异化的跨界定位。如果只是单纯的定位为化妆品集合店,那么药品、食品、美容这系列产品就会被剔除出店面,而事实上是购买化妆品的用户同样拥有很大的需求在其他个人护理上,尤其是女性其实用户,是有很大的需求希望能够一站式购物的,这种差异定位策略让屈臣氏能够超脱于单纯的化妆品终端商的红海厮杀。作为品类的创新者,屈臣氏的做法就成为行业标准。

竞争者扫描:万宁

当然,目前在中国市场一骑绝尘之势的屈臣氏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万宁已经在中国陪伴屈臣氏很久了。万宁和屈臣氏定位相似,甚至于在开店策略上都使用了追随策略,万宁母公司是老牌英资企业怡和集团属下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后者分别在伦敦、百慕达及新加坡三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亚洲最大的零售企业,据公开资料显示: 在内地,牛奶集团拥有7-11便利店和星巴克咖啡两家全球品牌在华南的授权经营权,目前在广东分别开设585家和87家门店.,不过由于落后屈臣氏10多年才进入中国市场,这导致其与宿敌的竞争之中并不太占优。

竞争者扫描:本地化妆品商

娇兰佳人自2005年至今已开出153家门店;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竞争主战场的深圳千色店至今也开出200家门店;而在接受红杉资本投资后,上海歌诗玛预计2011年达到500家。而更多地深耕于本地的化妆品店也在逐渐崛起,这也会成为屈臣氏新的威胁。

竞争者扫描:网购

以天猫、乐蜂、聚美优品为代表的本土化妆品B2C的冲击,也是屈臣氏需要警惕的。尤其是今年以来,天猫上化妆品淘品牌等新的品牌不断崛起,极大地冲击线下实体店。屈臣氏不依赖于价格而生存,但是面对网络价格和成本杀手,不得不睁大自己防御之眼。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