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顾问 首页 > 美业职场 > 职场顾问 > 正文

老板揭秘职场红包规矩

2010.02.05 出处:新民晚报 作者:未知 责任编辑:goodcoffee

请帖怎么发?红包如何掏?这些人情往来往往考验着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不少公司对此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标准。“红包规矩”,你知道多少?

在我们投资保险的时候,还有一个叫双十原则,就是拿你年收入的十分之一来投你年收入十倍的保障,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的家庭,年收入刚刚组建起来可能是十万,应该用一万块钱的年保金来实现全家一百万的保障额。

李南:购买保险确实是非常实用的投资,除了投资保险之外,你对礼金的打理还有其他什么建议吗?

陈柳:第一,要记账,把每日每月的开销都要进行一个记账,知道每月花了多少,花到哪,算是一个非常详细的家庭财务报表吧。第二,要做一个定期的投资。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像人民币理财、信托理财,或者是股票型基金,不过身为年轻人也可以追逐一些高风险的,或者是说风险等级比较高的产品。当然我更建议刚刚组建家庭的新人,还是应该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

红包压力不堪重负 年关下"红色大战"咋办

红包压力让很多人不堪重负 拜金、攀比之风导致人情变质

“年关年关,过年即过关”,这个本来已经消失的现象如今却成了大多数城市人的真实写照。每到过年,亲戚朋友同事扎堆儿结婚,红色喜帖如“炸弹”来袭,原本接到朋友或同事、同学的喜帖应该是好事,可伴随而来的是红包压力,动辄成百上千,不胜其扰、不堪重负。可即便如此,生活在人情社会的我们,却不得不咬牙赴宴,人情未必升温,可是腰包一定见瘪。

很多人都不明白,一场本应充满温情的结婚喜宴怎么变成了“红包争夺战”?难道人情就非得要用钱来衡量吗?为什么我们与朋友、同事和同学之间不能形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情呢?

不能承受的“红色之重”

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求助:“年关将至,收到喜帖好几份,不去吧,人情难却,去吧,可怜的工资全部奉上还不够,到底该怎么办?”

有一项调查显示:大约七成职场人在2009年参加过婚礼,为此支出的喜钱是人均200元/场;同时有六成职场白领认为参加婚宴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大,甚至有人表示还要借钱才能“过关”。

当然也有人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逃避婚宴,对于外地来京工作的人来说,回家过年无疑是个很好的借口,提前几天走,晚几天回来,同事朋友的婚礼自然不用参加了。但是逃过了北京,还有老家,北京随礼的“行情”还算正常,普通同事也就是200元左右,特别要好的至多500元,但到了老家,有些地方的“礼钱”可就高得可怕了。一位受访者对记者说,在她老家随礼八百一千元是很平常的。

目前,有很多人在网上提倡一种“婚宴红条”:一张贺卡,写上祝福,并在上面注明“来日可凭此条参加本人婚宴”,然后封入红包即可充当礼金。这显然是一种无奈,而且也不被多数人所看好,一位受访者就表示:“要是让朋友们知道多没面子啊!要是经济紧张,我宁可不去参加婚宴也不能送‘红条’。”

红包,已经成为城市人不能承受之重。

不要把红包当成民俗张扬

有人表示,尽管不能承受,但还得咬牙承受,毕竟这是一种民俗不能不遵守。但是礼尚往来怎么就变成了金钱往来和相互攀比呢?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难道现在的人与人交往都成了小人之交吗?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人情礼节、礼尚往来确实是中国的传统,但在现在市场经济之下,很多时候这个习俗已经变了味道,成了拉关系、助长不正之风的东西,甚至成了有些掌握权力的人寻租的方式,正是这些人带坏了风气。一般的礼尚往来应该有,但是不要跟风介入,要和不正之风区别开来。”

著名文化专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认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送个红包无可非议,但是把送红包变成普遍的、最高的交往原则,人为地把交往范围分成三六九等,必然会导致拜金交往和攀比。把红包当成民俗张扬下去,这很可怕。因为红包遵循的是上限原则,人在交往中很容易重视送的最多的人,而不是最少的。”

“红包文化”导致人情变质

红包以前也叫“随份子”,夏学銮说:“在过去,这源于社会生活中小范围的互助原则,在农村倘若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会负担很重,这时候亲戚朋友、包括同村的人都会来‘随份子’,帮助其渡过难关。这种时候办事的人是不能赚钱的,倘若因此赚了钱,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李河解释说:“其实红包文化,并非中国独有,而是整个东亚文化的一部分,日本、韩国都有送红包的习惯。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礼’和‘仪’是紧密联系的,而且‘仪’是重心,比如通过婚宴等各种仪式来实现人情上的互相抚慰,这种仪式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内容,物质上的内容是其次的。现在的‘红包文化’导致拜金交往,精神含量降低,人情变质了。”

很显然,注重红包的厚薄和含量,恰恰使得人际交往之间的人情淡薄,已经失去了礼尚往来的真义。

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

每到年关节下,面对纷至沓来的“红色炸弹”,左右为难的年轻人又该何去何从?

夏学銮为年轻人提供了几条建议:“首先要量力而行,平等往来,照钱送礼,因为红包很多时候是互有往来了,人家或许先送了你,你自然要还;其次,不需还礼的千万不要介入,量入为出,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此外,不要跟风,特别是不正之风,不要有虚荣心、与人攀比。”

李河则介绍了他在外国见到的送礼情况:“西方一些国家把这个叫做token,意思是小礼品。我在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游学的时候见过很多,他们送的那些礼品往往小得不能再小,金钱含量很少,但非常精美,费的心思很多。‘红包文化’中的拜金交往色彩很重,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未必是好事,当孩子坐在那里数压岁钱,比较谁给的钱多的时候,那就是一种负面教育了。”

138job发布或转载各类资讯,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以赢利为目的,也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138job历来重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如本网转载之部分资讯、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本网发布该文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138job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凡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归138job所有。其他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转载138job原创稿件时须在明显位置注明信息来源:138job中国美容人才网。